西本要聞

鋼材“二次去庫存化”怎么樣了?

2010年08月09日08:45   來源:西本資訊
摘要: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時下,螺紋鋼、線材等建筑鋼材庫存量已經呈現下降態(tài)勢。據一些專業(yè)機構對國內14個主要城市線材庫存總量為110.56萬噸,較上周末減少4.18萬噸;螺紋鋼庫存總量為418.95萬噸,較上周末減少1.33萬噸。建筑鋼材庫存量已連續(xù)五周出現下降。

鋼材市場跌宕起伏,有的經營者將其歸咎于產能和庫存,認為當前需控制產能盲目釋放,加快“二次去庫存化”進程。那么,目前的鋼材去庫存化怎么樣了,未來的進程的趨勢將會如何呢,這是鋼貿流通業(yè)所關注的熱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時下,螺紋鋼、線材等建筑鋼材庫存量已經呈現下降態(tài)勢。據一些專業(yè)機構對國內14個主要城市線材庫存總量為110.56萬噸,較上周末減少4.18萬噸;螺紋鋼庫存總量為418.95萬噸,較上周末減少1.33萬噸。建筑鋼材庫存量已連續(xù)五周出現下降。

根據西本新干線監(jiān)測數據顯示,本月國內建筑鋼材庫存繼續(xù)小幅減倉,單月減倉力度為6.24%,而較今年3月高點減倉幅度為16.49%。對比2008年和2009年同期來看,2008年上半年的減倉力度為35.35%,2009年上半年的減倉力度為25.55%。近幾年的趨勢表明,高產能、高庫存有愈演愈盛之勢,而庫存消化的速度卻趨于緩慢。此種狀態(tài),如果聯(lián)系金融市場對現貨的放大功能來看,或許能得到一定的解釋。2009年3月鋼材期貨上市以來,一方面變相的增加了鋼廠銷售渠道,一方面鋼材期貨和各品種電子盤套保帶來資源的暫用也放大了整體社會庫存。高庫存很有可能成為今年甚至今后鋼市的一種常態(tài),即庫存變化對價格走勢的影響力將會減弱。

那么,后期的國內鋼材市場去庫存化進程將會如何呢?一些經營者和業(yè)內人士認為去庫存化進程取決于鋼廠的產能控制情況和終端需求變化趨勢,但有一點似乎是肯定的,國內鋼材市場的去庫存化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高庫存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鋼市的常態(tài)。

從目前鋼廠的減產限產情況來看,其力度和進度都在加快。據中鋼協(xié)有關人士分析,目前鋼協(xié)成員單位中有40%以上的鋼廠開始減產限產,在8月份,中國特鋼企業(yè)協(xié)會小組成員單位減產限產30.5萬噸,減產幅度達15.2%。由此來看,鋼廠的減產、限產的力度在加大,后期投放市場的資源增幅也將減弱,有利于去庫存化進程的加快。

從下游終端需求的變化來看,進入8月份后,盡管仍是鋼材需求的淡季,但今年的淡季情況與往年有所不同,災后重建對螺紋鋼、線材等建筑鋼材的需求將會多于往年。今年以來,全國共有28個省(區(qū)、市)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1.35億人,因災死亡968人,倒塌房屋88.7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810億元,其規(guī)模僅次于1998年特大洪災。災后重建對鋼材消費量的增加是必然的。據測算,今年災后重建對鋼材需求估計300-400萬噸,考慮到災后重建很可能以建設新城鎮(zhèn)、新道路體系的方式進行,將更加大鋼材的使用量,那么災后重建的鋼材需求量有可能增加到450-800萬噸的,這有利于加快鋼材的去庫存化進程。

對于目前鋼材市場的庫存結構的情況,一些經營者和業(yè)內人士認為,時下的鋼材庫存中,有一部分是用于銀行貸款所質押的,還有一部分是用于鋼材期貨和電子盤的交割,這里的鋼材不僅僅只是商品屬性,還是一種融資工具。此外,庫存中有部分資源已經生銹,消化有一定的難度。從庫存結構的來看,去庫存化需要一個過程。

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未來的鋼材市場去庫存進程將會加快,不會持續(xù)較長時間。從國內的鋼材可供資源看,今年6月份,國內鋼材市場粗鋼資源供應量為4932萬噸,同比下降1.2%,但同期沒有一個下游行業(yè)出現負增長。據預測,今年全年粗鋼資源供應量增幅在8.3-8.5%之間,考慮到去年河北地區(qū)瞞報的產量,今年國內粗鋼資源供應量實際增幅不到7%,無法滿足全年9%的CDP增速,必須要通過消化庫存滿足。但從目前情況看,國內鋼材市場去庫存不可能長期持續(xù)。

不管去庫存化進程如何,對于鋼貿商來說仍需要謹慎,正如西本新干線相關特約分析人士所言的,目前國內鋼材市場心態(tài)較為復雜,并未完全形成上漲預期??紤]到當前國內鋼材市場環(huán)境太復雜,對未來鋼價走勢不能太樂觀。中國冶金報首席記者 包斯文

免責聲明:西本資訊網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法律提示:本內容系722903.com編輯、整理,轉載需經授權,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lián)系并獲得書面認可,并注明來源。如果私自轉載,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